“给我20天!我挖完就全部交给你们!”
说这句话的人,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忽悠”别人。他这么做的目的,都是为了里耶古城地下埋藏的记载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帝国历史的3万6千枚秦简。
一、
里耶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这里拥有沅江最大的支流酉水河,山高路险,层林叠嶂,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是让大文豪沈从文先生魂牵梦绕的湘西。
早在年,水利部便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的酉水可行性梯级开发制定了方案,准备在这里建造一座大型水利工程——碗米坡水电站。
年,国家计委批复了《沅水流域梯级水电站项目建议书》和《碗米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批准碗米坡水电站开工建设。
年5月,碗米坡水电站主体工程顺利开工。工程进展得很顺利,不到一年时间,电站便开始了大坝混凝土的浇筑。如果没有意外,这座水电站很快便可以下闸蓄水了。
水库建成后,为了保证沿线居民的安全,碗米坡水电站按照设计,将会在龙山县里耶镇一带修筑三公里左右的长堤,用来保护水电站蓄水后里耶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
里耶镇地处酉水中游,是酉水流域重要的水运码头,从这里驶出的船支上可至秀山县,下可经沅陵到达常德、武汉。
在历史上交通极为闭塞的湘西地区,里耶镇得酉水之便,是湘川黔鄂边境的商品集散地。沈从文《湘西》中也曾提到过这个古镇:“站在里耶河边高处,可望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面山。”
正因为历史上里耶镇的繁荣,这里的古墓葬也很丰富。年时,里耶镇麦茶村东南便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战国古墓群。
麦茶战国古墓群位于里耶镇麦茶村东南,分布面积约4平方公里,内有战国时期的古墓葬55座。
这些古墓葬均为土坑坚穴墓,里面出土了剑、戈、印章、镜、罄、铃、带钩等青铜器,还有各种壶、钵、豆、罐、簋、纺轮陶器,以及琉璃管石、玉壁、残铁器及石饰件等。其中一把巴氏柳叶剑出土时仍然锋利无比,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是一位专注于“湘西地区古文化谱系及古代民族研究”的考古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通过考古来解决湘西少数民族起源的问题。
早在年里耶附近的麦茶古墓群被发现后,柴焕波就和里耶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根据他的判断,麦茶村发现这么大规模的墓葬群,说明在这附近极有可能埋藏着一座不为人知的古城。
从年开始,柴焕波每年都会来到里耶进行考古探索。从那时起,他一直期待能在这里找到一些惊世的考古发现。
年,柴焕波在报纸上看到湖南沅陵县虎溪山一号汉墓中出土了千余枚西汉竹简时,就曾对陪同自己的龙京沙感慨地说:“我们要是在这里也能发现一些简牍文献,该有多好!”
也许是命运弄人,虽然柴焕波认定里耶镇的地底下某个地方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但直到年碗米坡水电站建设之前,他在这里并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三、
年春天,按照碗米坡水库的设计规划,里耶镇临河的一段将修筑三公里左右的长堤,用来保护里耶镇。
按照惯例,像里耶镇这样有着大型历史遗存的古镇要进行大型工程的施工时,有关方面都会派出文物工作者对这里进行考古勘探。这一次来到里耶的,正是柴焕波和龙京沙,以及柴涣波的同事张春龙等三位专家。
虽然柴焕波一直没有找到里耶古城地底下那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的位置,但根据经验,他还是认为这个秘密极有可能就埋藏在当时的里耶小学的地底下。
这一天,柴焕波等人和往常一样,正在里耶小学配合施工队进行考古勘探时,令人心跳的一幕出现了:施工队的挖掘机挖开里耶小学操场的一层表土后,露出了大量包含青花瓷片的土层。
柴焕波一眼就认出来这些青花瓷碎片是清代的产物,兴奋的他指挥施工队继续作业。
随着地层的不断清理,厚厚的黄土下出现了深色的青膏泥,且范围越来越大,渐渐呈现出一个深色的圆弧形结构,这个圆弧形结构的下面,依旧是很深的淤泥。
继续清理之下,大量的古代垃圾从厚厚的淤泥之下被清理出来,里面夹杂着一些破碎的陶罐和瓦片。
当这些厚厚的青膏泥全部清理掉之后,可以看到这个圆弧形结构其实是一个大坑,坑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以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地对接在一起的正方形木框。
柴焕波和龙京沙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大喊道:“这是个战国时期的水井!”
在战国那个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这样一口大井绝非一般百姓所能建造的。
同时它的位置也很奇怪,要知道里耶镇的水源很丰富,距离河流也不远,当时在城内建造如此巨大的水井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当时的统治者对水源格外重视,这口井的存在就是为了备战用的!
但是这口水井里面被填入了大量的垃圾,明显是一座被废弃的水井。
为什么花大力气建造的水井要被废弃呢?可见这口水井对于解开里耶古城的谜团至关重要,柴焕波和龙京沙立即指挥人员对这口水井进行发掘。
随着井下的堆积物被不断清空,井壁上层木质的井框在发现时就有下塌。挖了将近9米,这口水井依然没有见底的意思……
四、
发现这口水井的时间是年6月初。当时适逢雨季,里耶镇天天阴雨连绵。
雨水是考古最大的敌人,这些雨水迅速向地下渗透,古老的井壁根本无法支持长时间浸泡,如果不采取措施,很有可能会发生坍塌,后果将不堪设想!
柴焕波和龙京沙经过商量,两人迅速进行了分工:柴焕波负责在井上记录裂缝的宽度,龙京沙则亲自下井清理。
龙京沙并不是不知道下井清理的危险,但是连绵不断的降雨,让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分工之后,他便带着几个施工队员跳了下去,用小铁镐进行挖掘和清理。
在龙京沙下井清理的那几天,负责记录的柴焕波发现井壁上的裂缝每天都在加大,那些随龙京沙下井清理的施工队员一个个都怕了,纷纷表示不敢下井。
柴焕波磨破了嘴皮,也只请到了两三个胆大的队员,勉强同意下井。
6月3日,龙京沙在清理井内污泥的时候,指尖触到了一块像是木片一样的东西。他慢慢剥开裹在上面的淤泥,看到确实是一块木片,上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像文字一样的东西!
由于井内的光线不好,龙京沙把这块木片放在了吊篮里送出了井口。在上面的张春龙拿起木片仔细地辨认之后,发现这是一枚带有文字的竹简!
作为考古人,他们十分清楚在这么一口古井中发现带有文字的竹简意味着什么。
张春龙马上给湖南省考古所所长袁家荣打去电话,袁家荣当即让正在沅陵开会的柴焕波马上返回里耶。
柴焕波赶到工地后,和龙京沙、张春龙根据多年的考古经验,迅速制定了一个抢救发掘方案:由柴焕波统筹指挥,龙京沙继续下井挖掘,张春龙则守在井口,对挖掘上来的竹简进行整理和甄别。
经过简单地排水后,龙京沙下井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考古人,龙京沙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脆弱的竹简经不起任何发掘工具,他只能凭借双手去挖掘。
要知道井内的淤泥中并不是只有竹简,还有铁钩、铜矛、箭镞等古代废弃物,一次挖下来,双手便伤痕累累。
当时的他由于连续挖掘,十个指头都磨破了,稍一用力就血流不止,但他仍然不肯停下来。这口井挖到10米的时候,一个新问题产生了。当时一个井下作业的工人有些累了,就靠在井壁想抽根烟休息一下,可不管他怎么打火,他的打火机就是打不着!
龙京沙就在这个工人身边。拥有丰富经验的他看到这个情况后马上意识到:工人的打火机打不着并不是打火机出了故障,而是井下缺氧造成的,如果不能及时输送氧气到井下,在井下施工的人有可能因为井里的一氧化碳中毒而有生命危险!
可是在当时那种简陋的情况下,又要与时间赛跑,防止井壁因为雨水的冲涮而坍塌,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找专业的供氧设备。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最后,还是经验老到的柴焕波想出了一个主意:没有专业的供氧设备,就用鼓风机对着井口吹,把空气送到井下!
实践证明,这个办法虽然笨,但却很有效。
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大量散乱的简牍被运出了井底。最多的一天,龙京沙就挖出了多枚简牍。
张春龙在井口对这些竹简进行了初步的解读,发现许多简上写着秦代的日期,以及“迁陵”这个地名。这说明他们挖掘的这口古井,应该是位于秦代的迁陵县城之内。年6月27日,距发现第一枚简牍24天之后,这口古井终于发掘到据地表17米深的井底渗水层——发掘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
当晚,柴焕波在当地的一家酒馆设宴,请全体工作人员好好地喝了一顿......
五、
里耶的这口古井中,共出土了余枚秦简,这口井后来被誉为“中华第一井”。这些埋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秦简,向人们诉说起了当年的一个惨烈事件。
地处酉水流域的里耶古城,在战国时期叫做“迁陵”,是当时楚国重要的一座军事城堡。在战国末年秦灭楚的那场战争中,秦军兵锋攻下迁陵,楚国灭亡。
二十多年后,秦末农民战争烽烟四起,秉承“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信念的楚人,带着复仇的怒火,向占据迁陵的秦军展开了进攻。
驻守在这里的秦兵无法阻挡,仓皇之中将数万枚秦简投入井中,并企图放火将其销毁,(这也是很多出土秦简有被火烧过的残迹的原因)。
但因井中缺氧,火无法充分燃烧,才使这些秦简保留至今,为我们还原了这段历史。
这批秦简由于深埋在地底下两千余年,大多都被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浸成了赭红色,有不少已经有些残破,但经过清洗、脱色,上面的秦代隶书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更为难得的是,有几枚竹简上竟然记录了完整的乘法口诀:“二半而一,一二而二,二二而四……六八四十八……九九八十一。”
古代的乘法口诀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它的排列顺序与现在的正好相反,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得四”结束,因为乘法口诀的开头的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简称它为“九九”。
直到了十三四世纪的时候,人们才认为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使用起来不便,才将其改成从小到大的顺序,并“加上“一一得一”,一直沿用到现在。
这批竹简的面世,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九九歌谣”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这批秦简,也是中国乘法口诀表最早的实物证明,印证了文献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乘法和乘法口诀表已被运用。
里耶秦简中,还有一部分是秦朝迁陵县的衙门档案,也是留存到今天的唯一一份秦朝政府档案。
这些档案约20万字,记录了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年)间迁陵县的人口、田地、赋税、仓储、邮递、军备、司法、医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继秦陵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
它改写和填补了《史记》《汉书》中有关秦朝历史的大片空白,改变了战国秦汉学术史的面貌,被誉为是“可与西安兵马俑相婉美的考古发现”。
除了这批竹简之外,这口被考古专家们誉为“中华第一井”的古井本身也有着极高的考古价值。
“中华第一井”深14.28米,井口距地表3米,井的结构十分考究,是先挖了同心的圆圈,然后用木框套梅,用43层木板叠砌而成的,也是至今为止,西南地区保留完好的唯一的一口秦朝的古井。
六、
里耶古城和秦简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震动了中国考古界。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学者云集里耶,对这个考古发现进行考察研究。
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秦朝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由于秦朝只存在了15年,所以保留下来的文献和遗迹很少,里耶古城的发现就显得尤其弥足珍贵。
一直以来,湘西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的化外之地。里耶秦简的出土告诉人们,早在战国时期,里耶就是一座商旅往来的繁华市镇,这座历史古城有过它繁荣的经济文化时期。
它所在的湘西酉水流域,不仅在楚秦等国对峙、征战的前沿地区,更是历史上多民族生息、繁衍、杂处之地。
这批秦简,还告诉了今天的我们许多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的故事。据里耶秦简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八月,南郡竟陵县荡阴乡一个名叫“狼”的人,来到洞庭郡迁陵县,以寻找楚国时人们留下的瓦为由,向县政府的主管人员借了一艘船。
后来这个“狼”不守信用,没将借去的船归还,给迁陵县的经办人员惹了一堆麻烦。
“狼”借船这件事,是发生在秦朝的一件在无担保抵押的前提下的跨地区借贷,在其他文献资料中都没有发生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发现这口古井后,柴焕波曾向碗米坡水库施工方承诺:“给我20天!我挖完全部交给你们。”但里耶秦简的发现,却让碗米坡水库为里耶古城“让路”了。
年8月,国务院批准里耶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里耶又有了很多重要的发现:在里耶附近的溪口台地,挖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发现了大板刘家堡商代文化遗址、清水坪魏家寨西汉古城遗址、凤凰苗疆边城……
里耶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罕见地集中地保存了从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战国、秦汉以来历史变迁所留下的清晰印记。
今天的里耶古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如千百年来那样的质朴、宁静。酉水在崇山峻岭中悠悠而来,又蜿蜒而去。
在古镇的新区,有了现代化的水泥马路,电视塔、手机塔高高耸立。而在古镇的老城区,居民们仍如祖先一样,赶着牛犁田,背着装满新鲜果蔬的背篓赶集.......
参考资料:
新华网:《冒着生命危险挖秦简——里耶秦简发掘背后故事》
陈薇、吴燕秋:《发现湖南|里耶秦简:“复活”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