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卜胜男
6月天,娃娃脸。驱车前往沅江市胭脂湖芦菇基地时,还是一路太阳高照,一到基地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洞庭天下水,秀美胭脂湖”,雨后的胭脂湖景色绝美,青山叠翠,桔岭摇金,葱茏的树木在大雨的洗涤下,每片叶子都显得晶莹剔透……
“哈哈,你们这次采访来得不是时候啊!”到达基地,迎上来的沅江市芦笋芦菇产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石跃龙告诉我们,芦菇的生长期分春、秋两季,这个时段基地大棚已经没有了芦菇。看到我们满脸遗憾,石跃龙热情地掏出自己的手机:“我手机里有蛮多芦菇生长期间拍摄的视频,你们看看咯。”
看完视频,在我们的坚持下,石跃龙带我们走进一间间芦菇大棚。标准化大棚里只剩下一丘丘厚约15公分的芦苇基质田垄,和我们常见的蔬菜大棚外观上似乎没有多少区别。在一个大棚里,我们幸运地发现了几朵深褐色、呈伞状的小芦菇。“这是基地目前的主打产品——春生田头菇,属于中档食用菇种,目前的价格是每公斤48元。”石跃龙从地里扯出菇来,拿在手上跟我们介绍说,“基地生产的春生田头菇属仿野生菇菌,生殖力强盛,一季亩产能达到公斤左右。”
“那不是一季亩产就能有24万元的产值?有这么高效?”我们被掐指一算的数字给惊呆了,忍不住连连发问。
“是的!”石跃龙肯定地回答。他说,芦菇成面积试种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结合今年春季,两季的结果累加得到的这个产量。“其实这个数字还是相对保守的。”石跃龙轻声说。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素有“芦苇之乡”的美誉,年产芦苇35万吨,以前主要用于造纸。近年来,我国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为避免造纸污染,湖南引导洞庭湖区造纸产能退出,芦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价值,一时间财富成了“包袱”。
“一亩芦菇能消耗20吨芦苇,这样就把芦苇资源利用起来了。”经过多年的摸索,智慧的沅江人逐渐走出一条绿色产业新路。他们以芦苇为基质,将芦苇碎化后做成基质残渣,将培育好的菌丝播撒在上面,人工驯化种植野生菌菇,实现芦菇产业高质量大面积量产,芦苇利用实现“华丽转身”。
50岁的胭脂湖村11组村民曾卫香,农闲时常来基地采芦菇并进行削拣处理,每天能收入多元。像曾卫香这样在基地务工的附近村民和贫困户,高峰时间有多人。“这个基地只有22个大棚,占地也就不到20亩。要是按照我们沅江市规划的2万亩芦菇种植的面积,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你们算算可以消化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产业的带富功能真的是不可估量呢!”石跃龙说。
小芦菇,大产业。沅江市于今年3月10日成立芦笋芦菇产业管理办公室,以推进芦菇产业发展。目前,沅江芦菇主要由两家龙头企业在带动,胭脂湖基地所属的湖南省光亚食用菌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开发出产的胶状磷伞菌、春生田头菇等优势品种,以其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市场追捧。预计到年,沅江年产芦菇将达10万吨以上。沅江芦菇,在不久的将来或可成为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和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仙菇”。
来源:益阳日报作者:李伟卜胜男楚峰编辑:卜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