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枉渚,夕宿辰阳”,这是千古名篇《涉江》中的有关辰阳的诗句。那么,写出此文的作者屈原为什么要来辰溪呢?为什么会生出“朝发枉渚,夕宿辰阳”这样的想法呢?
屈原,战国时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号灵均。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曾任楚怀王时的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辅佐怀王内修政治,外抗强秦,并主张彰明法度,任用贤才。因与楚国旧贵族势力的政治意见相左而遭到楚国旧贵族集团的攻击和诬陷,数次被放逐沅江中游五溪流域。
从其“朝发枉渚,夕宿辰阳”的诗文来看,屈原来辰阳是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而来的,从文中“朝发夕至”的用语便可见他当年对辰阳的向往之情。对比于善卷归隐大酉山和穆王藏书大酉山的史记来看:当年的屈原在政治上是失意的,对于楚国统治阶级是失望,而内心又怀着对国家和对人民的满腔热情。鉴于这种矛盾的心理,屈原想到了流放之地的高德善卷,于是他怀着追循善卷高德的足迹,以一种“朝发枉渚,夕宿辰阳”的急迫心情前往辰溪。他经历多次流放的五溪,他渴望拜见善卷遗迹,重走善卷入辰之路。但又与善卷归隐时天下大定,圣人已出的心境不同。善卷归隐时是尧舜圣人治理下的天下,人民幸福安居。而屈原离开时的楚国是千疮百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让屈原处于一种想尽早离开又放不下百姓的无奈之中,选择了去参拜善卷的遗迹,渴望得到高德善卷先生的指引,以求自己矛盾的心境得到两全的解决之法。
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下,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流放。他沿着善卷之路,历尽艰辛离开郢都,经江夏,坐船顺着长江到达鄂渚(今武昌地区),回头乘车、马,越过山林,进入湖南的临湘、岳阳地区,再坐船到洞庭。然后,沿洞庭北岸到澧浦(澧水进入洞庭之外)、汉寿,进入沅水,逆水行舟到枉渚(今常德市郊),从汪渚来到辰阳。他在辰溪周游时,总是日游大酉山,朝拜善卷墓,午游大酉洞,晚祭穆王陵,空闲时间攀爬香炉山,日暮宿在辰阳城。从其诗中发出“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名句可见其自比善卷,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他参拜善卷墓,表明了自己拥有纯洁高尚的品格。这就是我们辰溪人厚德精神的体现。
在五溪流放期间,屈原心有所感,著成《离骚》,编写《九章》,唱响《九歌》,发出《天问》,祭作《国殇》,颂扬《东君》,闲作《涉江》,兴赞《橘颂》。
我们可以想象:屈原当年到石马湾太阳庙祭祀大阳,作《东君》歌颂太阳神。到修溪沅江的木洲村游览,品尝木洲甘甜的柑橘,《橘颂》应是其赞美木洲柑橘的感叹。到山脚江边与渔民晚餐,吃纵菌、竹笋、团鱼、河虾等山珍海味,喝着农家自酿的米酒,乘着酒兴赞扬辰溪好地方。这是一幅多美画面,却仍未能阻止他跳入汩罗江水的步伐,此情此景让人婉惜不已!
综合历史背景,屈原为什么来辰溪?那是因为被放逐的他,忠心没有得到重用。难忘家国情怀和楚国的百姓,他追寻着善卷的足迹,希望得到高德善卷的指引。
作者介绍:肖典喜,男,酷爱文学写作,最喜听故事,编故事,写故事。因对家乡的热爱,一心致力挖掘家乡的古经传说,近几年,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瑶乡文化,辰阳文化,大酉文化的研究。
编者按:如有你家乡美图,美文,美丽的故事可与我联系。你愿说,我愿写,你我合作,述说更多传奇,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