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余海云一片赤诚感湘情八载春秋爱茶心
TUhjnbcbe - 2024/8/26 17:23:00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bdfzkyy.com/

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拥有着优质的生态资源,温润的气候条件,深厚的文化,淳朴的民风,这里,是黄金茶的故乡。加之“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让不少外地的各级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选择湘西作为自己的用武之地,用自己所学,推动湘西经济飞速发展。现任吉首市茶办茶叶技术推广员兼办公室主任的余海云,就是这些在湘西发展的外地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余海云在茶园为茶农进行技术指导

年7月,二十六岁的余海云以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她学茶7年,专业基础扎实,有足够的能力选择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工作,而她却秉持着“学以致用,为湘西茶农做点事”的热血情怀,毅然来到了吉首,供职于年组建成立的吉首市茶叶办,这一干就是八年。

刚来吉首的余海云,人生地不熟,听不懂本地方言,下乡走不惯山路,甚至常常因工作繁忙不能准时吃饭。她说:“刚开始的那段时间,这种环境转变之大是我始料未及的,面对各种不适应,我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每每看到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淳朴,看到他们渴望致富却总感无门的困窘,看到市委市政府上下齐心开发茶产业的决心以及身边每一位同事全身心投入茶产业的专注,我决定沉下心来,通过建设茶叶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把湘西黄金茶产业做成自己的事业。”年,她更是动员在衡阳工作的丈夫来到吉首发展,稳定大后方,以便更好地潜心工作。

作为一个外地人,在湘西生存发展,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余海云每天都要跟当地的老百姓接触。她说:“我们来到湘西后,很快融入了本地人的生活,并且很享受这种邻里和睦的氛围。现在我已经能听懂本地方言,还能用方言与本地人交流。”

湘西人的热情淳朴、邻居之间互相帮衬,给余海云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记忆。她在日记里写道:“有一次带着孩子去附近玩耍,孩子饿了,邻里这个婆婆给他一块饼干,那个婆婆会给他盛碗饭。如果孩子看到别人吃饭,欠欠地张着嘴巴,端碗的婆婆便会从碗里挑一团没有辣椒没有吃过的饭,用筷子的另一端喂给他。作为孩子的妈妈,我特别感谢淳朴的湘西人带给孩子这样美好的生活感受,在他心中种下友好、善良、宽容、博爱的种子。”

余海云在茶园现场为茶农授课

“刚来吉首的那段时间,夏天,我们家没有装空调,孩子热得浑身起痱子,根本不能好好午休。隔壁的伍婆婆便让我们抱着孩子在他们家午休。其他时候,家有小孩子的婆婆们会喊我们带着孩子到他们家玩,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炎热的夏天似乎过得更快一点。”

“我与这安置区的一些邻居已经发展到出门即便忘了带钱,他们自会帮忙掏腰包的程度。我们家停电了,去他们家煮饭;我们家停水了,去他们家提水;我们家没米了,他们会帮忙一起买几十斤。”

“有时候,我都有种回到那个邻里和睦,夜不闭户,小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七八十年代的感觉。”

像这样与湘西本地人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情景,在她那从年到年写了整整四年长达24万字的湘西日记里,有很多深情的记述。她说:“我原本是理科生,坚持每天写日记不但可以练文笔,更能将我们在湘西所经历的那些美好、感动、励志的人和事记录下来,每当空闲时回味着字里行间的邻里情,心里特别温暖。”

谈到余海云的工作,如今的她负责茶办的宣传、培训等事务。余海云说:“可能很多人只是觉得湘西黄金茶好喝,也就是一杯好茶而已。但是,对于大山里的很多老百姓来说,湘西黄金茶,那就是能够挺直腰杆的自信和骨气,是能够娶个好媳妇的经济保证,更是能够给孩子一个读书机会的承诺和希望。产业扶贫,在吉首,不是一句空话。”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培训人员,余海云每年至少要下乡为茶农开展10次技术培训。不管培训人多人少,她都会认真备课。课前,余海云一定会先到本村茶园实地了解茶树的长势,和茶农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技术需求和短板,然后将实地了解的情况和老百姓技术疑难问题融入讲课内容,让老百姓觉得技术培训生动、活泼、实用、接地气。每当需要培训,多个茶叶村百姓、乡镇干部都点名让她前去授课。曾经她应邀10天内连续开展了20场培训,培训现场互动频频,足见老百姓对余海云培训课程的喜欢和认可。

指导茶农炒茶技艺

在余海云这位好老师的带动下,茶农们学习兴致高涨。她也经常被茶农主动学习,珍惜机会的诚心所感动。余海云回忆:一次下乡开展茶叶种植培训,有一名普通茶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结束后,大家都吃饭去了,这个年轻的茶农却等在后面把桌子上别人没有带走的资料书全部收好带走,看到余海云冲他微笑时,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收起收起,拿回去。”

余海云感慨:“这个场景不禁让我想起‘知识付费时代’这个词来。现在网络线上和线下都有很多的培训班,一期课程收费至少元,多的甚至上千。这个把课堂资料收集起来的青年人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他不仅懂得如何获取资源,还非常善于消化学习。仅仅一个细节也说明他是个懂得开源节流的人,明明手边有那么好的免费资料,里面有详实的数据和操作供参考,为什么不带回去供更多人学习呢。”

为帮助茶农解决实际困难,余海云习惯性地将茶农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需求都记在心里,并及时解答和回复。走到哪里,电话号码留在哪里,方便茶农有事联系。对于未知问题,她从来不会敷衍了事,而是第一时间向相关专家请教,并及时反馈给茶农。

例如简台村茶树叶片整体偏小的问题,余海云一直记挂在心。刚好一次周末,省茶叶研究所王沅江所长一行路过吉首前去古丈,偶然得知此消息,余海云立即打电话邀请专家一行到茶园实地查找具体原因。还有一回下乡,得知茶叶空白村司马村刚好第一天定植,她不顾下雨天坡陡路滑,基地偏远,坚持去定植现场观看,发现了很多问题。及时纠正了老百姓顺坡栽苗、撒草木灰的陋习,手把手传授老百姓“栽得深、踩得紧、及时剪”的定植技术要点,同时叮嘱负责人,迎风坡一定要保留植被,以防茶树受冻。

与各级专家一起品评茶叶

余海云对待工作和茶农始终认真负责,热情诚恳。她说,湘西的父老乡亲、领导同事没把我们当外人,他们的热情真心给了我继续在湘西这片热土持续奋斗的强大动力。

八年的湘西情怀,八年的兴茶岁月,从刚开始的各种不适应,到如今工作上的游刃有余,生活中的如沐春风,余海云在感受着领导、同事、茶农、邻居甚至陌生人给予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时,也在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无论工作多忙,她都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充电或锻炼身体。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无论多晚,他都一定把当天的日记写完再休息。她的日记,字里行间不时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芒,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努力着,以此来感恩、回报陪伴她一路走来的领导同事、父老乡亲!

对于在市茶办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吉首市茶产业的发展,余海云有自己的设想,她说:“目前吉首市茶产业来势很好,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得到专家科学指导,老百姓种茶、学茶的积极性高涨。下一步,我们将建设有机茶生产线,同时把茶文化与湘西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相融合。帮助老百姓突破销售瓶颈,同时做好宣传造好势,带领老百姓从技术上和知识结构上实现兴茶富农,做新时代的新茶人!”(来源:湘西自治州茶叶协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海云一片赤诚感湘情八载春秋爱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