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长沙11月21日电题:越冬候鸟“先遣军”飞抵洞庭湖治理转向持续生态修复
作者付敬懿钟祖彪
寒冬将至,南迁越冬的候鸟群陆续进入湖南境内,落脚在被誉为“候鸟天堂”的洞庭湖湿地。在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一处名叫白泥洲的水域,丰富的鱼类资源吸引了成群的候鸟觅食,辽阔的芦苇荡里回荡着欢快的叫声,十分热闹。
“因为气候原因,今年越冬候鸟比往年来得迟,这次看到的候鸟大概有只。”作为从事拍鸟、护鸟20余年的志愿者,沅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剑志将白泥洲湿地新纳入自己的鸟类监测点,耐心等待大批候鸟到来。
年以前,渔民在白泥洲通过开沟沥水、布插迷魂阵等违法方式捕捞鱼虾,导致湿地丧失了作为鸟类觅食及栖息地、鱼类洄游及产卵场所功能。如今,通过多举措修复,白泥洲已拥有亩湿地为候鸟提供栖息场所。
今年以来,李剑志在南洞庭湖蒸钵湖、上漉湖、下漉湖水域进行的鸟类监测显示,候鸟种类比往年更多,其中还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白琵鹭等。截至目前,已有2万余只候鸟进入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南洞庭湖鸟类资源由3万多只增加到6万多只,记录到种鸟类。”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局长吴景军说,沅江近三年来完成湿地修复16.08万亩,并在青头潜鸭栖息地、白琵鹭栖息地等重点区域开展针对性湿地修复。
洞庭湖作为“长江之肾”,对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年起,湖南就采取多项措施展开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全面整治顽疾、全方位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年,越冬水鸟突破纪录达到28.8万多只,数量和种类为近十年之最。
欧美黑杨清退曾是推进“洞庭清波”的重点,随着冬季水位不断下降,欧美黑杨萌芽条清理工作也正有序开展。洞庭湖湿地累计清退欧美黑杨38.64万亩后,萌芽条清理工作仍要进行,防止形成再生林造成二次侵害。
“南洞庭湖湿地保护的工作重心已从专项整治、解决问题为主,转变为以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加强保护、科学修复为主。”吴景军说,当前对洞庭湖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主要聚焦在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
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会长何大明表示,这几年洞庭湖里能看到欢快的江豚,湖面能看到北来的候鸟,说明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但从长期看,加强对洞庭湖的保护力度,需要持续展开生态修复,保护好江豚、候鸟。
《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已于今年9月起施行,将克服“治”之缺“理”图近利、“修”之不“复”留后患的状况,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候鸟天堂”。根据条例,湖南将定期对洞庭湖水生物种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监测,评估洞庭湖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总体状况,制定并实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同时开展湖区鸟类及其栖息地状况专项调查,建立鸟类资源档案,并向社会公布湖区鸟类资源状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