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胜利园历史文化街区。向征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李夏涛通讯员贺子平向征
沅陵胜利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沅陵县城沅江北岸,西至古城路,东至鹤鸣山路,北至胜利路,南至滨江大道,总面积9.24公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11个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处。分为4个片区,即以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为主的红色纪念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和传统民居梧庐所在的文化展示片区、沅陵县体育运动场和龙舟广场在内的体育休闲片区和现代居住片区。与沅陵这座千年古邑比,胜利园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等影视剧,生动讲述了解放初期大湘西地区肃清匪患的故事。
地处大湘西腹地的沅陵县,曾经是湘西行政公署机关所在地,也是大湘西剿匪一道道战斗指令发出的地方。初夏时节,记者来到这里,感受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百年匪患除,勒石记功勋
穿过沅陵县城热闹的商业街区,向南跨过胜利路,便来到一处静谧的公园——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
园中绿树成荫,夏蝉还未躁动,只有鸟鸣声不断从叶底传来。
公园中央的开阔处,大理石台基上,矗立着一座16米高的纪念塔,塔顶缀一红星,塔身镌刻着“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9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塔前正下方的石座上,安放着一尊3.2米高的解放军塑像。双手紧握钢枪,目光炯炯。
塑像下镶嵌的建塔序文,道出了当年的故事。
历史上,大湘西地区匪患为祸数百年。临近新中国成立,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大量匪特与地主、恶霸勾结,潜伏湘西,意图建立“反共游击基地”。
年9月18日,沅陵解放。当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46军师、第38军师等主力部队进入湘西剿匪。“当年,47军的军部就设在沅陵,军政治部就在纪念园山脚下的民宅中。”沅陵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向显桃介绍。
经一年多的剿匪,歼灭土匪8万多人,解放了大湘西22个县,为祸数百年的匪患被肃清。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根除湘西百年匪患的不朽功绩,缅怀在剿匪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年12月26日,湘西行政公署决定将县城北面梧桐山上的原抗日时期的中山公园改建为胜利公园。
工程于年1月1日动工,4月4日竣工。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胜利公园定名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
行走园中,苍松翠柏如卫士般挺立,4座碑亭分列纪念塔左右前方。亭中石碑上,镌刻着剿匪牺牲的名烈士的英名。虽经70余年风霜雨雪,碑上的名字依然鲜红夺目。向显桃说:“每年都有许多市民来为烈士的名字描红,表达永远铭记先烈们不朽功绩之情。”
砸倒“国耻碑”,建起“胜利门”
纪念园北高南低,面临沅江。从南边的滨江路朝北往上走,便进入了纪念园的南大门。
大门内中央,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巍然耸立,高6米、宽15米、厚1米。“胜利门”3个大字刻于牌坊正上方。
“‘胜利门’和‘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这12个字,都是原47军军长曹里怀书写,年一并建成。”向显桃说。
作为沅陵县红色历史的义务讲解员,向显桃每年都要无数次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这座石牌坊的故事。
沅陵县曾是明、清时期辰州府所在地,府台衙门就建在“胜利门”后方的梧桐山上。
“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沅陵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辰州教案’,2名英国传教士被当地人打死。”向显桃介绍,英方频频施压,清廷节节退让,相关官员被革职拿问,涉事民众被处极刑,赔款白银8万两。
屈辱不止于此。在英方的坚持下,清廷在辰州府衙大门外竖立石碑,正面刻清政府惩办辰州文武官员的上谕,背面刻英方致清廷的抗议书,碑额为“永远儆戒”4个大字,并建有碑亭。“老百姓愤恨不已,称之为‘国耻碑’。”
年冬,北伐战争期间,贺龙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讨伐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取道湘西北伐,曾驻军沅陵。
一天,贺龙来到这里,看到“永远儆戒”碑,极为愤慨。趁夜,他带着卫兵砸毁了这块竖了20多年的石碑。当地居民无不拍手称快。
年,长沙“文夕大火”后,国民党湖南省政府迁入沅陵,辟辰州府衙所在地梧桐山为中山公园。
“修建胜利公园时,原已被砸坏的‘国耻碑’被磨光裁成6块,作为湘西剿匪牺牲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名烈士的英名。”向显桃介绍,在“国耻碑”原址上,新建了“胜利门”,剩余石块都被筑进“胜利门”中。
剿匪纪念地,今成网红点
战火硝烟早已散去,换来如今天朗气清的人间。
行走在胜利园街区,现代居住片区,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体育休闲片区,广场舞一处比一处热闹;文化展示片区和红色纪念片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是沅陵的一个热门红色旅游景点。向显桃介绍,自己每年都要在这里为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市民讲解几十场。沅陵当地导游刘冰告诉记者,自己每年要接待游客几万人,每次都要带他们到园中参观。
在纪念园中,记者偶遇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肖丽华。肖丽华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曾是47军的一名侦察排长,在沅陵参加过很多次剿匪战斗。“父亲说,当年土匪伪装成普通老百姓,搞暗杀、打黑枪,很多战友都牺牲了。”
第47军军部旧址和梧庐民居,是两栋紧邻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当地另一个红色景点。
梧庐的主人,今年69岁的丁宏建老人告诉记者:“当年,解放军的首长住进我们家,听母亲讲,首长个个都很和蔼,战士很勤快,劈柴、挑水、打扫卫生,样样都帮着做。”
“当年我的大姐11岁,剿匪胜利后,解放军离开沅陵时,部队首长还对我母亲说,要是还大点,就把大姐带到部队上去了。”丁宏建回忆。
至今,丁宏建一家已在梧庐中生活了6代人,房子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建造之初的布局。“每年都有很多47军的老同志及后代来我家参观。一进门,很多老同志就能认出哪个房间是做什么用的,哪位首长又是睡在哪个房间。”丁宏建介绍。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站在梧庐阳台上,凭栏远眺,沅水汤汤,奔涌不息。江流石不转,纪念园中,留下那一串串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吃在沅陵:五强溪鱼、沅陵腊肉、特色猪脚粉、晒兰肉
购在沅陵:碣滩茶、沅陵酥糖、土蜂蜜、沅陵大曲、五溪休闲食品
住在沅陵:沅陵宾馆、汇鑫丽景酒店、兰波华天酒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