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为有牺牲治理洞庭大湖安澜度看湖南
TUhjnbcbe - 2024/8/17 0:05:00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www.bdfyy999.com/m/

洞庭湖北通万里长江,南纳湘资沅澧,造就了鱼米之乡,哺育着湖湘儿女。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洞庭湖区堤防残破,水患频发,百姓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68年前,20多万民工整修南洞庭,拉开大规模治理洞庭湖的帷幕。他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勇于担当,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豪情万丈的奉献之歌。治湖兴湖保安澜,一湖碧水映照着三湘儿女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史。

三湘大地,万流归湖,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占湖南全境的78%,洞庭湖是名副其实的湖南母亲湖。然而,上世纪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堤垸失修,洞庭湖区水患不绝,十年九溃,千疮百孔。“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

年秋汛,洞庭湖洪水持续长达36天。9月24日晚上,突遭九级大风,波涛汹涌,一夜之间,冲垮76个堤垸,五十万亩良田化为泽国,22万人口失去家园,两千多人失去生命。其中,南洞庭湖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原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局局长聂芳容(81岁):南洞庭湖的浪一丈多高,把洞庭湖的水和船翻到垸子里面去了。

年10月,湖南省下达整修南洞庭湖的动员令:“你们要在自己的田地上愉快地生活和生产,就必须与水患威胁作不懈的斗争。这是有关全省人民福利、也是有关你们自己福利的建设事业。”

此时,土地改革正在湖南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大农民分田分地,翻身做主,保卫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空前高涨。不到一个月,来自12个县的25万民工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志愿报名。

原桃江县美协主席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符竹书(93岁):那都是自己带粮食去,没讲什么工钱,都没讲这些。

年12月15日,民工们全部抵达施工现场,南洞庭湖的整修工程正式开工。整修范围北达沅江万子湖,南至望城乔口,涵盖湘、资两水入湖河段,有平方公里。要赶在第二年的3月20日前按期完成,工期不到天。工程浩大、时间紧迫,大家伙早出工晚收工,每天劳动12个小时以上,还组织劳动竞赛,拼进度、比质量。

23岁的桃江民工李祖范,是劳动竞赛中涌现的第一个“明星”,他一天能挑五方土,一个人抵得上三个人。

整修南洞庭湖劳模李祖范女儿李建荣:(我爸爸)也不是特别强壮,也是一般的人,1米68。我在想我爸爸挑那么重的担子,挑那么快,走那么快,这个身体,我在想,他的骨头都是钢铁的骨头,怎么这么能干呀。

先进经验很快推广,工作效率不断刷新。5人一个小组,一人挖土四人挑,每担土有上百斤。在隆冬结冰的大堤上,挑土的人每天要挑担,往返多里路。

益阳沅江市胭脂湖街道永建村村民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曹献章(86岁):没有手套,就把袜子套在手上,手都冻烂了。

益阳沅江市南嘴镇张家坪村村民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刘正庆(86岁):拿个扁担一坐下来,坐一会儿就吹哨子了,腿疼呀。有雪呀,有冰呀,那腿里面冻得流血。 

繁重的劳动之余,能够看场花鼓戏就是最惬意的事。湖南省文工团派出四个分队赴前线慰问。筑起土台,拉块幕布,点两盏煤气灯,戏就开演了。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钟宜淳(92岁):他们披着那个棉被,提着那个篾制的蜂炉,披着蓑衣,拿着斗笠,来看我们的戏,几千上万个民工鸦雀无声,台上台下,我们的心在一块跳动。

硪,就是这种麻石柱,重约一百公斤。打硪要尽量抬高再抛下,才能将松土砸实,每层土打硪至少要打三遍。年3月20日,仅用三个月时间,南洞庭湖整修按期竣工,被淹的23万亩耕地全部恢复生产,70多万亩土地,从此有了公里大堤的保障。

益阳沅江市南嘴镇张家坪村村民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刘正庆(86岁):搭一个大台,领导在台上颁奖,奖章,茶杯,毛巾,没有红包,高兴,那时候得个奖真不容易。

这座当年建成的新泉寺水闸,年进行了泵站改造,但原有的桥体、桥墩依旧坚固如初,造福至今。也就在年,洞庭湖区遭遇特大洪水,入湖流量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值,但没有一堤一垸溃决。大水之年无大灾,湖水安澜,家园无恙。

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蒋慧昌(94岁):修堤就是一路打下来,铜墙铁壁,修了以后巩固起来就不怕洪水侵犯,还是做得好。

湘阴县新泉水闸管理所所长张德武:没有现代机械化的情况下,能够建设这么坚固的水闸,确实很了不起。

洞庭湖治理关乎长江乃至全国防汛减灾大局。南洞庭湖整修,拉开了科学系统持续治理洞庭的序幕。从20世纪50年代围堤筑垸、堵支并流,到年特大洪水过后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大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的重点堤垸、蓄洪垸、长江干堤、重要城镇堤防全面加固,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天下粮仓”逐渐再现人水和谐的美景。

今天,洞庭湖区肩负水利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三重使命,曾经的大患之湖化作堤稳、岸绿、水清、景美的大美之湖,一湖碧水入长江,人水共生润三湘。

原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局局长聂芳容(81岁):没有洞庭湖人民的舍家、舍己和艰苦奋斗,如果没有这种牺牲精神,那是搞不成的。

岁月匆匆,大湖汤汤。68年前风华正茂的修湖民工,如今大多已经辞世。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青春之火,曾点亮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也见证着家园蝶变,烛照后人。

益阳沅江市共华镇宪成垸村村民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孙保昌(90岁):当年都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如果还在世的话,看到不发大水了,环境变好了,生活变好了,该多好啊。

益阳沅江市胭脂湖街道永建村村民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曹献章(86岁):我不后悔,后悔什么,这是要给后一代的子孙造点福,修好这样的堤。

岳阳湘阴县浩河区原武装部副部长整修南洞庭湖参与者刘振斌(91岁):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整修南洞庭湖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胡湘平:治水兴邦泽润湖湘

新中国成立以来,“治水”一直是一件悠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鱼米之乡的湖南而言,水情是最大的省情,水兴,湖南兴,水美,湖南美。为护一江碧水、守一湖安澜,一代代湖湘先辈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改天换地的卓越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20多万湖南干部群众不讲条件、义无反顾,以茶杯,毛巾、脸盆为至高荣誉、最高奖赏,投身洞庭治理,穷尽毕生心力,守护大湖安澜。今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湖南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大力推进洞庭湖专项整治,曾经的连天波涌之地,如今江豚腾跃、糜鹿嬉戏、白鹭翱翔,变成了人们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八百里洞庭美如画,我们生活在画里面。筚路蓝缕、治理洞庭的精神弥足珍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一以贯之,后来人更要传承先辈精神,守护好作为长江“双肾”之一的洞庭湖,推动长江岸线清洁美丽、大美洞庭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湖南卫视、益阳发布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有牺牲治理洞庭大湖安澜度看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