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春日阳光灿烂,蜿蜒的都柳江一路逶迤流入珠江奔入南海;发源于都匀斗篷山的一股小溪,一路向东,汇聚成了沅江,奔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从黔南出发的清泉,带着黔南的姹紫嫣红,带着黔南的欢声笑语,带着黔南呵护一湾清泉的真心,汇入了磅礴的江河湖海!
从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万千的大江大河流,这一股清泉里,有黔南各族干部群众爱护生态的情谊,也有黔南保护长江、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担当,更有当地守底线走新路的久久为功。
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即日起,贵州日报报刊社黔南记者站推出专栏,与您分享黔南人和水的温情故事,敬请期待。
近年来,独山县围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着力写好“水文章”,念好“管护经”,打好“生态牌”,用“美丽水光”照亮了山乡百姓的幸福生活。
水清河畅景色美
独山县黑神河畔成了市民茶余饭后休闲运动的好去处,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画面不断呈现。黑神河是县城内唯一穿城而过的河流,已深深融入了独山百姓的生活。
近年来,独山县结合河长制工作,*府主导发动,水务、住建、环保、综合执法、公安等联合开展“清河”专项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拓宽河道,对黑神河进行重点整治,累计清理黑神河河道20公里、水域面积6万平方米,清理河岸垃圾、河道水草、水面漂浮物10吨,增设沿河排污管道14公里,使污水直排河里现象得到明显好转。
独山县同步强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独山、城北、麻尾、上司、亭亭等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污水处理总规模达1.95万吨每天,使潘家湾断面、黑神河、麻尾河水质明显改善。近年来,独山县重要河湖水功能区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为%。
甘泉到家润心窝
董岭村地处严重石漠化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十分匮乏。到了枯水季节,农户要跋山涉水到数公里外的水源点取水,肩挑手提、人背马驮地把水运回家里。
“每逢旱季,师生饮水靠村民赶马车到5公里外的水源点取水。”董岭村飞通小学退休教师柏国良对过去缺水情况记忆犹新。在布依话中,“董岭”二字就有“干坝子”之意。这一关涉民生的“水问题”时刻牵动着独山水务人的心。到董岭村开展调研的独山县水务局副局长李显洪承诺:把彻底解决董岭村喝水问题纳入年项目实施。
经过努力,总投资余万元的董岭人饮工程破土动工,一场攻坚战全面打响。历经3月,汩汩清水沿着管道欢快流淌,流进了董岭村村民和师生的心窝里。
独山水务人奔波在每一条管线,盯住每一个供水点,把公里饮水管网延伸至独山村村寨寨,解决了困扰众多村民多年的“水愁”,照亮了独山脱贫致富前行路。
引得活水产业兴
坝望村四面环山,海拔落差大,地表水资源匮乏,是独山县产业性缺水最为典型的贫困村。
年年初,坝望村依托常年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耕地集中成片等资源优势,发展蜂蜜脐橙种植余亩。
为保障脐橙基地年用水30余万立方米的供水量,独山县水务局以“打好‘生态牌’﹢供好产业水”为主题,积极探索引水浇灌途径。经过现场踏勘调查,他们发现境内河杠暗河及甲多坪溶洞集水面积广,分别达到了8.3平方千米和8.5平方千米,能满足产业种植用水需求。
找准水源后,独山县水务局用好用活用足产业扶持*策,争取省级财*资金5.42万元,配套建设泵站、高位水池、田间管网等水利设施。
“甲多坪溶洞需架设渡槽,施工难度特别大。”负责项目的技术员杨昌维说,在炎热的夏天,工人挥汗如雨施工。接续奋战了大半年,工程顺利投入运行,使脐橙基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为“小康坝望”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支撑”。
近年来,独山县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种植特点,全力保障农业产业“水要素”,着力打好“生态牌”,建设现代水利工程,通过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渠系改造等工程,独山县新增灌溉面积6.91万亩,促进了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增产增收。
通讯员 杨龙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陈庆
编审张发扬梁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