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江苏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恢复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完成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实现了“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让我们一起通过“关键词+高光时刻+年度盘点”的方式,梳理一年来江苏经济领域的大事要事,重温那些“韧”且“稳”的高光瞬间,一同回忆“极不寻常”的。
关键词:产业强链
高光时刻
10月25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落幕,总投资超过亿元的82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自信地公布数据:目前无锡物联网企业超过家、产值超过亿元主导制定超过一半的物联网国际标准。
就在3月底,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名单公布,来自我省的无锡物联网与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徐州工程机械、苏州纳米新材料、常州新型碳材料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国家队”,数量占全国近1/4,位列全国第一。
产业集群的背后,是一条条优势产业链的集聚。今年起,我省启动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一年来,由副省级领导挂钩联系的30条优势产业链“五图六清单”全部编制完成,30条优势产业链规模总量超过5万亿元。
产业链和制造集群,成为今年以来我省应对疫情冲击、托起全省经济高质量跃升之路的“基座”。
年度盘点
今年以来,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海运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价格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剪刀差”问题突出,我省企业受上下游两头挤压得态势较为明显,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
这些困难和挑战,既有全国共性问题,也有江苏作为制造大省、开放大省的“先发困境”;既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也有内部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的叠加。
集群培育和产业链建设,正是应对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关键之举。而厚实的产业家底,则是江苏着力集群聚链的底气所在。目前,我省制造业规模占全国1/8、全球3%左右,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一年来,我省上下聚焦50条重点产业链、30条优势产业链、10条卓越产业链大力实施“”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眼下,50条重点产业链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达50%以上。
立足“十四五”,今年8月印发的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十四五”期间要以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培育为总抓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
可以想见,在通过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强链、固链、补链这一“新共识”的指引下,全省产业链、供应链一定会更加完整、更有韧性和竞争力。
关键词:动能转换
高光时刻
10月21日,对于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来说,是充满荣光的一天:他带领团队攻关的通信关键技术,作为重大科技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今年以来,紫金山实验室取得一系列世界领先成果——所研制的毫米波芯片及大规模集成相控阵突破CMOS基础器件的固有瓶颈;在5G/6G数据采析和知识图谱等网络智能基础技术方面形成突出研究优势,着手构建全球领先的6G公共实验平台;研制出“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系统”,为5G行业应用定制化提供一种全新的自主可控EDA工具……
过去一年,这样的“顶尖级”科技创新成果在江苏还有很多: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第三次获国际上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学术奖项——“戈登·贝尔”奖;全省39项通用项目获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总数居各省第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数量及全国占比和优秀率三项指标均再创新高,稳居全国第一……一系列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了传统动能,实现企业从生产制造到和管运营管理的全过程“融合发展”。
年度盘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经济呈现持续“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显著特征,而新旧动能转换,正是打开江苏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那把“金钥匙”。
放眼江苏各地,无数企业园区、车间工厂、科研院所,正奏响“创新转型”协奏曲——科技成果加速转换流动,卡脖子技术连连攻克,推动旧动能转型,新动能崛起,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科技创新,是产业优化升级,突破困局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我省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加强原始性引领性技术攻关,狠抓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预计达2.95%,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4.86件,达41件,约是全国平均的2倍。
用好科教资源,江苏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发展机遇和责任担当。未来,江苏还将持续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变革力量,更深更广泛地融入传统产业中,助推江苏经济结构进一步呈现优存量与扩增量并举的崭新格局。
关键词:绿色低碳
高光时刻
12月23日,盐城千伏鹤栖(射阳)变电站新建工程成功投运,标志着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并网输电工程——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工程整体建成投运。至此,接入江苏电网的海上风电集群规模超过万千瓦,规模居全国首位。
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工程北至盐城射阳,南至南通如东,全长公里。“该工程打通江苏新能源输送新路径,有助于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绿色动能。”国网江苏省电力建设部计划管理处处长陈松涛介绍说,经测算,该通道每年输送的清洁能源,可替代标准煤约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13.5万吨。工程投运后,预计每年将向长三角地区多输送绿色清洁能源近亿千瓦时,拉动上下游产业产值可达亿元。
年度盘点
新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推进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过去一年,江苏主动发挥沿海地区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保障,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37.2%,其中核能发电量增长40%,风力发电量增长63%,太阳能发电量增长9.7%,全省能源保供正实现“绿色”加码。
在加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同时,江苏坚持减污降碳、源头治理。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出台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超低排放改造、豁免企业培育3个细化方案;开展汛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行水断面上游无过错责任举证制度,优化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机制,将补偿断面从个增加至个,将补偿标准提高约60%。此外,我省还将太湖排污口排查整治范围由沿湖2公里拓展到全流域,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工作基本完成,共确认排污口个,形成排污口一张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1-11月,全省PM2.5浓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优良天数比率82.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国考断面优Ⅲ比例82.9%,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
关键词:区域协调
高光时刻
10月16日,伴随着挖土机的阵阵轰鸣声,总投资亿元的水乡客厅重点项目正式动工。
在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组成的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35平方公里的水乡客厅是“核心中的核心”。作为长三角第一个跨省域共投共建共享的“样板间”,水乡客厅真正从规划阶段进入到实质性建设阶段,从规划蓝图落到了示范区这片发展的热土上。
“一体化发展就是把边缘缝合,不再搞同质化竞争。”在水乡客厅概念的提出者和设计师,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看来,水乡客厅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缝合边缘”的试验场。
“这里不再是一个边角料的区域,而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道出了水乡客厅的“小目标”: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的引领区。”
年度盘点
一年来,江苏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主动服务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切实加强与浙皖战略协同,在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领域建设中展现江苏作为。谋划研究一批重大政策、扎实推进一批重大事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我省在推进“三个重大”落地落实的同时,更推动了一体化重点领域建设质效双提升: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基地建设序列,北沿江高铁工可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全面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与沪浙皖实现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互联互通……
一年来,江苏奋力谱写“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年)》成功获国务院批复,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实施意见出台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试点持续推进,相关创新政策有序向苏中、苏北拓展。宁锡常接合片区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全面赋予5项改革试点任务,体制机制创新活力更大程度释放。南北共建园区5家省级创新试点和4家省级特色园区发展规划获批,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全面展开。
关键词:乡村振兴
高光时刻
5月31日,对于江苏人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贫困作斗争的机构——扶贫办,终于摘下“牌子”。紧接着,在南京市鼓楼区沅江路62号,江苏省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这意味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帷幕正式拉开。
当天下午3点30分,揭幕剪彩的那一刻,被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国兵称之为自己接棒扶贫开发工作以来经历的最重要时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在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上善作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上善作为,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善作为。”
年度盘点
脱贫只是第一步,对于乡亲们而言,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响鼓重锤之后,徐州、无锡、南京等13个设区市、85个县(市、区)纷纷通过转设、增设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局。省委派驻重点县(区)的12支帮扶工作队也同步更新至“2.0版”——帮促工作队,通过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让腰包鼓起来、村庄美起来、‘脑袋’富起来”,帮促实现村民最期盼的事,驻村干部至关重要、责无旁贷——今年10月,我省按照“先定村、再选人”原则,坚持省市县联动,从94家省直单位集中选派的名第五批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已奔赴乡村振兴第一线。
今年,江苏“三农”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按照省委一号文件决策部署,我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四周年,一以贯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实行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等,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今,江苏大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全面铺开。
关键词:对外开放
高光时刻
眼下,20辆印有泰国国家铁路局标志的内燃机车在位于常州的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新造车基地内整装待发,将经上海港运往泰国。此批订单总计50台内燃机车,是泰国铁路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整车订单。
“今年1-11月,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出口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0.8%。”常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已是常州特色产业,中车戚机公司、中车戚研所、今创集团等国内外近家知名企业集聚在此,涵盖内燃机车整车制造、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等各个领域,成为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智造”机车开往泰国、老挝、坦桑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年度盘点
尽管国际贸易形势复杂,世界反复受到疫情冲击,江苏外贸年度的“成绩单”不同凡响。1-11月,我省累计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最高,进出口值达4.71万亿元人民币,已超去年全年外贸总额,同比增长17.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3.3%。据南京海关统计,我省民营企业持续发力。1-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81万亿元,增长29.5%,较江苏省整体增速高12.2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38.4%。前11个月,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稳步提升,出口值1.94万亿元,增长17.9%,占出口总值的66.2%。
外贸稳步前行之际,使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按商务部统计口径,今年1-11月,我省实际使用外资.4亿美元,同比增长29.7%,较年同期增长31.9%,两年平均增长14.9%;占全国比重17.6%,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其中,总部经济被视为金字塔塔尖的“明珠”,截至目前,我省累计认定跨国企业地区总部与功能性机构家,包括地区总部家、功能性机构家,其中50家由世界强企业投资。
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于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开放大省江苏将迎来新的机遇。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江苏省企业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值.3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7%,增速高于进出口总值增幅11个百分点。我省积极把握RCEP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消费升级
高光时刻
“50分钟,江苏全省累计消费.54元!”12月11日晚8点,“苏新消费·冬季购物节”启幕,全省13个设区市联动,超12万家商家共同参与。开幕50分钟,大屏上出现了这串数据。
淮安的水渡口商圈,当地在这里与万达、金鹰等商场联合推出20多场消费促进活动;在扬州的京华城商圈,组织多场主题活动;镇江的大市口商圈,重点推出“镇江酱醋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深入开展“消费提振”行动,打响“苏新消费购物节”活动品牌,有力促进了消费市场稳中向好。1-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同比增长16.6%,比年同期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6.5%。全省社零额占全国比重为9.8%,较上年同期及全年占比均提高了0.3个百分点,规模稳居全国第二。
年度盘点
据省商务厅介绍,今年全省消费市场运行呈现四大特点——重点企业支撑有力、重点商品持续发力、重点地区增长强劲、消费升级趋势加快。1-11月,全省限额以上汽车、家具、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14.1%、19.7%。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期限延长等政策持续刺激,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92.2%。1-11月,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实现社零额.6亿元、.1亿元、.7亿元,同比增长15.5%、16.1%、19.4%。1-11月,全省限额以上可穿戴智能设备、金银珠宝、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中高端商品表现抢眼,同比分别增长57.9%、24.8%、19.1%。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7.2%,线上线下融合趋势不断加快。
今年以来,全省继续开展“品质生活苏新消费”为主题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形成全覆盖、多层次、常态化消费促进机制。今年第二季活动期间,全省开展了场消费促进活动,13个设区市社零额增幅均超过两位数,社零净增额突破3亿元,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多、更新的增长动力。
强有力的政策举措为促消费助力。今年以来,我省出台多个政策促进消费,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消保委,积极倡导线下实体店开展无理由退货承诺服务。目前,全省承诺商户已突破12万家,累计退货31.6万余件,退款金额达1.1亿余元。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的城市,苏州的承诺商家已达8.8万家。
关键词:营商环境
高光时刻
3月9日上午,在昆山市行政审批局市场准入窗口,斯坦德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茂林接过了营业执照。至此,昆山市场主体总量突破万户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市场主体总量突破万的县级市。
10月29日,在昆山市举办的立臻科技智能终端项目开工仪式上,企业方、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一次性拿到“黄红绿蓝”四张证书,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项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工建设,让我们感受到不断升级的‘昆山服务’。”“三天办齐四证”,让立讯集团董事长王来春更有信心了。
数据显示,1-11月,昆山市新增市场主体突破29万户。昆山也成为全省各地全力争创优良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更加称心如意的一帧剪影。
年度盘点
市场主体发展数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截至11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到.8万户,同比增长12.7%,较上年底增长9.3%。全省平均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户,同比增加19户;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50户,同比增加4户。1-11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0万户,同比增长8.7%。全省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户,同比增加户。江苏市场主体总数继续保持全国第2位。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一年来,江苏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按下“快进键”——优化企业开办服务,省市场监管局牵头打造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在已实现企业设立和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等4个环节“一网办理”的基础上,今年又将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等两个环节纳入线下“一窗”、线上“一网”办理;支持上海、浙江、安徽用户通过“全链通”平台在江苏设立企业,率先在长三角地区支持跨省办理江苏营业执照。
今年以来,江苏各级各部门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系列大项目、新项目不间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强劲,企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便利水平逐步提升。随着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全社会创新创造蔚然成风,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
关键词:国企改革
高光时刻
7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开展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公布了管理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和标杆模式名单,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江苏公司入选标杆企业,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入选标杆项目。
“滚针轴承区别于其他类别轴承的最突出特点,是小空间、大负荷。”跟轴承打了一辈子交道,苏轴股份总经理张文华在今年见证了这家“隐形冠军”如何凭硬实力“出圈”——11月15日上午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揭牌并开市,苏轴股份成为首批上市企业之一。据张文华介绍,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机械设备都在往小型化、轻量化发展,滚针轴承得到更多、更大的运用场景和市场机会。目前,公司生产的滚针轴承产量,在轴承行业同类产品中一直排名第一,为滚针轴承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
年度盘点
深耕一个细分赛道几十年,最终成长为一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苏轴股份聚焦主业的背后,是江苏在推进国企改革进程中,始终锚定“创建一流企业”。
江苏在全国国资系统内,最早提出“创建一流企业”,并且率先系统性地对一流企业创建提出考核“硬指标”。握筹布画,春华秋实。今年,3家江苏国企入选标杆企业,1家企业入选标杆项目。
“对国有企业来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最鲜明的标志就是把企业做成一流企业。”省国资委副主任李秀斌介绍,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根据要求,全国各地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截至11月底,我省列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台账的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总体完成进度达到78%,走在全国前列。
在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方面,我省持续推进“双百行动”和“科改示范行动”,其中,6户“双百企业”改革任务共项,已完成项,完成比例85%;2户“科改示范企业”改革任务共项,已完成99项,完成比例92.5%。在年上半年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中,我省被评为A级等次,受到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关键词:交通强省
高光时刻
2月8日上午9点48分,“十四五”开局江苏首个正式投用的重大交通项目连徐高铁开通运营,首发列车G次高铁从徐州东站开出,同一时间,G次高铁从连云港站开出,连徐之间1小时可达。
连徐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连徐高铁通车,“轨道上的江苏”实现闭环成网,江苏铁路形成“北接陇海、南跨沪宁、西联京沪、东启江海”的崭新格局。至此,全省高铁里程达公里,从年的全国第十四位跃升至前三位,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
年度盘点
今年以来,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连徐高铁、五峰山过江通道南北接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陆续建成通车。
与此同时,南沿江城际、宁淮城际、沪苏湖铁路等在建铁路项目争分夺秒推进。新项目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盐泰锡常宜等铁路前期全速推动,将在年底开工。
6条在建过江通道快马加鞭施工,扎实的施工进度推动,按计划和燕路过江通道将于年建成,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年底建成,仙新路过江通道年建成,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年建成。
奋力打造内畅外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综合客运枢纽数达37个,全省13个市实现全覆盖,建成项目的县级节点覆盖率达49.1%,人民群众出行愈加便利,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十四五”开局年,交通强省未来蓝图正式绘就,交通运输部与江苏决定共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明确江苏到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实现1日联通全球,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省域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南京、苏锡常都市圈1小时通勤;到年,苏南地区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到年,苏南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关键词:粮食安全
高光时刻
入冬以后,麦芽刚刚钻出地面,远远望去,一片嫩绿。溧阳市社渚镇种粮大户孙翔每天都要在地里走一走,观察小麦的长势。这位年轻的种粮农民与他岳父一起种了将近0亩粮食,他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夏收小麦产量是近年来最高的,秋收时稻子产量也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正因为有一大批稳定的种粮农民,使得我省粮食种植面积多年保持稳定,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说。
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公布的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今年江苏粮食产量达.22亿斤,较去年增加3.42亿斤;粮食单产达.1公斤/亩,较去年增加0.2公斤/亩。全年粮食单产、总产双创历史新高。
年度盘点
年,我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粮食安全责任不断压实。以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为统领,出台《江苏省地方政府储备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引领保障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抓手,层层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下的市县长负责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粮食收储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我省年持续深化粮食收储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粮食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对接,促进农民增加收益。推动优质粮食在省内外产销衔接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宁淮、苏宿、徐锡扬等产销区深度合作,促进全省南北挂钩合作和粮源合理流动。全省夏粮收购入库.07亿斤;截至12月5日,全省秋粮收购入库稻谷.44亿斤。改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新建仓容44.47万吨,新增日烘干能力吨,超额完成40万吨仓容建设任务,为粮食收储提供了良好保障。
近年来,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面临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我省以“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省域“苏米”品牌。复评“水韵苏米”核心企业20家、生产基地达到万亩,培育“中国好粮油”产品13个、“江苏好粮油”产品个。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分市场覆盖13个设区市,省域粮食交易体系持续优化。
关键词:民生保障
高光时刻
10月中旬,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山黄村村民黄杰满心欢喜地拿到村财政带来的10万元贷款,解了他扩大养殖合作社规模的“燃眉之急。“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但因为没有算好账,钱都投进购买小牛犊上,后续饲养粮草预算不够,看着嗷嗷待哺的牛群,心里急得不行,幸亏财政贷款给我解了困。”黄杰激动地回忆说,当时不到半个月,村委会财政协理员就帮助他申请了”富民创新贷“,还给予了贴息补贴。
黄村协理员张艳冉奔波在村里,帮助有需要的村民申请“富民创业贷”,该政策由财政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合作银行对创业者发放贷款,财政予以全额或部分贴息,她说,今年以来,该村就有10人成功办理创业贷款,合计万元。
省财政厅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江苏省“富民创业贷”当年新发放金额.2亿元,同比增长68.7%,年度发放规模首次突破亿元;发放笔数笔,户均贷款15.8万元;助力6.6万多人创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20万。
年度盘点
在我省惠民利民政策下,更多江苏人获得“勤劳致富”的机会,也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江苏省“富民创业贷”发放规模和支持创业人数、带动就业人数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富民创业贷”已成为江苏省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积极就业政策之一,为促进创业、稳就业保就业、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一年,江苏奋力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民生保障改善在各个方面“有力有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左右,占全国近1/9;教育“双减”等政策稳步有序落实;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公共卫生、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等工作更加扎实;15类52件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取保完成年度目标。
在居民收入稳健增长的基础上,江苏也注重区域协调,全方位促进“百姓富”的均衡发展——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市;下达省以上专项资金59亿元,支持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年,江苏将继续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省政府投资基金设立目标规模亿元的乡村振兴政府投资基金,全力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
来源:江苏1号
编辑:蔡阳艳
审核:潘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