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内有望吃上湘字号数字大米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周辉霞

在长沙望城区的无人农场上,智慧农机演示水稻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农业生产,田垄上围着看新鲜的村民;在西洞庭平整的农田里,无人驾驶的有序抛秧机,最快三五分钟插好一亩田,相当于10个熟练农民的工效……智慧农业今年在湖南的农事生产中开始规模化的实践,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加持下,推动传统农业由“望天收”迈向“知天收”。

新改变!用工业思维种水稻

今年4月,无人驾驶的组合式旋耕机在望城区新阳村全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开始旋耕作业,全国第一个双季稻无人农场正式投入运行。

不久前,记者在中联重科西洞庭智慧农业(水稻)项目现场看到,无人驾驶的有序抛秧机启动之后,技术推广人员奚伟主要负责将一盘盘秧苗放置到溜秧板上。秧苗随即从三个出秧口跳到水田里。不一会儿,它们横成行、竖成列,将一抹新绿扎根田间。

无人驾驶抛秧机更快,一小时能插12亩田,相当于10名“农把式”的效率;无人驾驶抛秧机更科学,可以在21厘米到32厘米之间根据实际调节秧苗行距。“日照长的地区,可以密植些;气温低的地区,株距可以放宽些。总之能让植株有最合适的生长空间。”中联重科中联智慧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李锦介绍。

他说,传统种植是按照工艺板块来管理水稻的生命周期,“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等农业生产谚语就是以通俗的方式将种田经验传播。而工业思维种水稻,是将其生长周期视为一条生产线,水稻生长的13个时期再被细分为49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关键决策环节。中联重科在做的事情是,对每个环节的作业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模型分析,形成一整套水稻种植最佳决策方案和作业标准,指导农户在最合适的时机、作出最佳选择。

以插秧为例。一亩田插多少秧、株间距和行间距应是多宽,传统种植是凭经验、凭手感。智慧农业体系中,是将田块肥力、气候因素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计算出最佳密度,调整智能农机的插播参数进行种植。

李锦表示,智慧农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每个地方的农事活动标准化,哪怕你不是“农把式”,按智能系统制定的标准作业,同样能种好田。种出来的大米,品质、产量,都是最佳。

加速跑!年内有望产出湘字号“数字大米”

在望城、西洞庭、沅江、大通湖等水稻种植区,各地政府今春密集与科研机构、技术机构合力推进智慧农业示范项目上马,湖南在加速推进智慧农业扎根。

以中联智慧农业为例,该企业此前在安徽芜湖探索5年,亩智慧稻米在年开始丰收。中联智慧农业种植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并具备复制推广的价值。

“安徽5年探索经验和成果,为湖南的智慧农业加速跑奠定了基础。我们最快年内就能产出湘字号的‘数字大米’了。”李锦说。

记者了解到,中联智慧农业研发团队目前在湖南做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归集各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数据,建立属地模型。这是关键一环,也是智慧农业系统的基础,有了这些大数据,才能实现湖南水稻种植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最终形成标准体系进行推广。

抢抓发展机遇,中联重科副总裁、中联农机董事长熊焰明表示,“十四五”期间,中联重科将完成环洞庭湖区域的数字水稻种植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建设,同时辐射水田种植其他区域,完成亩至万亩以上的智慧农业技术服务覆盖。随着项目的深入,中联重科将逐步打造湖南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为湖南未来农业生产提供全过程的大数据支持与服务。

有挑战!智慧农业大环境还需优化

智慧农业对第一产业的撬动力,有人形容为它将让中国由“大国小农”迈向“大国大农”,将有更多的智能化装备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走进田间地头。

在李锦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需要深切的农业情怀,最需要的是一个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大环境。

“传统农户或者种植大户都有自己的一套种植经验。智慧农业的标准化、数字化作业,有的与他们的习惯有出入,让他们做起事来有束缚感。”中联智慧农业西洞庭项目经理奚伟此前在芜湖推广智慧水稻种植,对传统农业和数字农业观念的冲突感受深刻。

例如除草环节。奚伟建议采用卫星平地,将坑坑洼洼的田地整平,再进行封闭除草,管制杂草全生长周期。农户们认为,这种方式提高了种植成本,按照传统方式,在水稻插下去成长到分蘖期,再进行除草。但后者的做法,因为不能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影响到秧苗的出苗率,也影响了水稻的亩产量。

“实践结果出真知。对比试种,成本相当的情况下,智慧除草的农田出产量更高。农民自然而然接受了新方式。”李锦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省力争到年实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按照这个布局推进,湖南农业机械产业链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智慧农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