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成立于常德沅江之畔的“沅水童声”留守儿童朗诵班已经绚烂绽放在沅江畔的“桃花胜境”——常德市桃源县剪市镇,郭云兵老师(右)给了孩子们爱的教育年,“曹灿杯”全国青少年朗诵大赛常德桃源赛区,这些农村孩子如同“黑马”杀进省赛,成为赛场上闪亮的新星
最后一个声调落下,现场一片寂静。随后,是潮水般的掌声和激动的叫好声。台上的小姑娘们,抑制不住激动,在黑压压的观众席里,寻找自己的老师。看到了,黑黑瘦瘦的老师郭云兵,正咧开嘴笑脸如花。
这支年成立的“沅水童声”留守儿童朗诵班,终于从小小的苞蕾,在人们的惊讶中绚烂绽放。这是年,孩子们的首场正式演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7年的坚持,学员从“5到多”,孩子们不知道,此刻郭老师心里是多么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而40多岁的郭老师的“乡村教学实验”,绝不止8年,也不限于朗诵。年,在沅江畔的“桃花胜境”——常德市桃源县剪市镇,“转校”而来的郭老师开始了他“非典型”的教学人生。
郭老师给自己的使命就是,让孩子们阳光起来,让孩子们跟得上外面的世界
“我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也曾想仗剑走天涯,却在时光荏苒中蹉跎了岁月。
年,毕业于桃源师范学校的郭云兵,却不愿意在大好时光中浪费了青春。
从田间地头迈入学府讲堂的他,沉浸在母校严谨的教学、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让郭云兵如痴如醉。
这些感触和熏陶,让他树立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如果一个老师,只会教死书,那就不是一名成功的老师,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桃师是培养教师的专科学校。毕业后的郭云兵,到桃源一乡镇小学当了老师。刚满十八岁的郭老师,果然实践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在一贯平静的学校掀起了波澜。
人们惊讶,从来没见哪位老师天天“混在”学生堆,除了上课,下课也和学生“打成”一片,球场一起打篮球,教室里一起练声乐……面对异样的目光,郭老师的解释是:“我是班主任,要做好工作就得和学生走得近,我觉得和学生们在一起,是种快乐。”
有时,面对家境困难的学生,他还挤出自己并不丰裕的工资,接济那些孩子。几年下来,这种顾学生不顾家的劲头,让新婚的妻子对他也“上了头”。
但这还不算“离经叛道”,郭老师的“成绩观”才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他说:“只有好成绩的孩子是不健全的,相反,我更欣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情感得到健全提升的孩子。”
这话,说于二十多年前的乡村学校。现在,郭老师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可因为“太超前”,背后受到的“另眼相看”陪伴了他职业生涯的前半段。
实际上,直到现在,他也是按照自己说的去做的。
学生们告诉红网时刻记者,“郭老师是从来不用语文课去占音乐课的班主任老师。”这里说的语文课和音乐课,任课老师都是郭云兵。
郭老师补充,“我试着用音乐、体育、朗诵,帮娃娃们驱走七彩童年本不该有的阴霾。”这话并不夸张。
桃源县教育局副局长佘纯清告诉红网时刻记者,“目前,桃源县义务教育阶段有7.5万名学生,其中2.7万人属于留守儿童。在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比例达到60%甚至80%。”
郭老师现在任教的剪市镇中学,就是座留守儿童超过70%的乡镇学校。全镇名中小学生,均为农村孩子,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多少人曾是连话都不敢讲的“胆小*”,有多少曾是因自卑而厌学的“学困生”。
“他们越不敢开口、不愿与人交流,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及情商发展就越受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受此影响,郭云兵在实施写作教学时,就发现孩子们往往无话可写,致使教学遭遇瓶颈。
郭老师给自己的使命就是,让孩子们阳光起来,让孩子们跟得上外面的世界。一场春风化雨的滋养就此展开……
桃源县剪市镇中学校长李建华给予了朗诵团诸多支持,即使条件简陋,学校想办法为“沅水童声”提供了专门的场地
“有点野心,希望编撰朗诵教材造福更多的孩子”
怎样让孩子们打开心扉,迎接阳光和雨露?
热心教学试验的郭老师,无意中在一堂语文课上看到了希望。那天,他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朗读音频播放给学生听,发现很多孩子听着听着就流了泪。
电光石火间,一个念头在郭老师脑海闪过,“既然这么受感动,何不试着读一读呢?”
但没有一个学生敢站起来朗读。唯一被点名领读的孩子,也因紧张放不开,“刚开口声音很小,读着读着就变成了方言。”他记忆犹新。
课堂画面虽然很“尬”,郭老师却找到了方向。从此,他有意识地开启朗读教学。学生们不敢开口,他就声情并茂地范读,大胆展示“表情包”;学生上台放不开,他就在台下打节拍,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伴读”,带动朗读者进入情境……
久而久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的笑容多了,和老师的距离近了,课堂上更加主动大方了。看着这些变化,郭云兵更加坚定信心。
为克服朗读专业素养欠缺等困难,他买来教材自学;邀请县朗读协会行家指导;通过公益教学平台边学边教。还利用春节、国庆等假期,组织家长参与陪练,为孩子打气加油。
桃源县剪市镇中学校长李建华也给予支持。即使条件简陋,学校想办法为“沅水童声”提供了专门的场地。每天学校广播都会直播“沅水童声”孩子们的朗读,其他老师也渐渐参与了进来。
年,“曹灿杯”全国青少年朗诵大赛桃源赛区,这些农村孩子如同“黑马”杀进省赛,成为赛场上闪亮的新星。孩子们也成长了,成绩从徘徊不前,变成了名列前茅,性格从胆小、内向,变成了自信、开朗。
如今,“沅水童声”朗读团已成为一块亮眼招牌,更成为桃源“一校一品”打造特色校园的典范。佘纯清说,“从年到年,县教育局大大小小举行了很多朗读的活动,其中围绕争创‘书香校园’倡导‘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已形成当地办学特色。”
郭老师的愿望也实现了。朗诵团就像一把钥匙,撬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门,让阳光透了进来;也像一张风帆,告诉孩子们“不要甘做沉寂的死水,而要敢做奔涌的浪花”。
如今,沅水涛声依旧,校园童声未艾。
他说,“接下来,我们想创建标准化朗读工作室,编撰朗读校本课程教材……我希望带领孩子们飞得更高,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充满阳光自信。”
(桃源县融媒体中心对本文有贡献)
相关新闻:
4月10日到4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24小时》和《新闻直播间》三集连播了湖南桃源剪市镇中学老师郭云兵7年如一日,带领学校里的留守孩子坚持朗读,使他们的童年充满阳光、充满爱的故事。
来源:红 网
作者:杨 斌 王进文
一审:魏 峰
二审:张 杨
终审:彭美君
猜你还想看:
《向往的生活》未播先热,常德桃花源里的生活引发观众向往
中国文化报:湖南常德石门县壶瓶山镇——“湖南屋脊”上的文旅小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