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月十五马上就到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你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中医典方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329/4364577.html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源自汉武帝在甘泉宫祭祀“太一”,一说源自魏晋南北朝时人们燃灯祭祀上元天官以求赐福,一说源自印度佛教在正月十五这天“燃灯表佛”。最被大众接受广为流传的应该是印度佛教徒于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在寺庙燃灯敬佛的传统民俗活动。据史料记载,东汉时,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传入我国。汉明帝提倡佛法,听闻在印度正月十五是人们燃灯参佛的良辰吉日,于是敕令众生在正月十五这天的夜晚,在宫廷、寺院张灯以示礼佛。后来,随着灯火的普及以及统治阶级的推崇,燃灯礼佛的习俗从宫廷、寺庙走向民间。人们都希望以这种方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相沿成俗,变成一年一度的节日。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源远流长的元宵节现在又保留了哪些习俗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您一起来说说元宵节的那些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流传己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代表的意义却大体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虽然南北各异,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光滑细腻,而北方的元宵则是滚出来的咬劲十足,做法不同,口感也不同。

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即送孩儿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果是女儿怀孕,那除了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女儿孕期平安。

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氛围喜气。

舞狮子

舞狮,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因此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为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消息来源:宣推办整理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