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贵州铜仁锦江两岸发现十余处古遗址贵阳晚 [复制链接]

1#

5月11日,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考古队员在铜仁市锦江两岸调查时,新发现10多处早期的古遗址和石制品采集点。

横贯铜仁市区的锦江,发源于武陵山区主峰之一的梵净山区,与沅江会合后,入洞庭、进长江。去年底至今年初,为配合铜仁市乡村振兴文旅示范项目建设,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队员,在锦江长约50公里的河段两岸开展考古勘探和调查。

5月11日,考古队员陈卿告诉记者,经调查,他们在这一河段两岸,新发现挂扣、凯德、璇水湾、凯芒等11处早期古遗址,以及徐家坡、长坪等4处石制品采集点。

发现的早期古遗址,分布在两岸的一、二级台地上,文化堆积较为丰富,有房址、柱洞、灰坑等遗迹。在遗迹内,采集到大量的石制品和陶片。其中,石制品大多以河滩砾石为原料,有打制、磨制两种,品种主要有石片、砍砸器、石锛、石斧等。陶罐、陶豆等器物破碎后形成的陶片,分为夹细沙的红、黄、褐陶和泥质黑皮陶,前者多有纹饰,后者则多为素面。

陈卿认为,这些发现,为了解当时人类的生活习俗、经济文化,以及建立贵州锦江流域中上游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文化类型,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为更深入研究锦江流域乃至整个沅水流域古文化的面貌等,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铜仁市本地研究人员说,铜仁市部分地区苗族的《迁徙歌》里,阐述了先辈逆水而上,抵达梵净山脚下的过程。这些发现,与《迁徙歌》内容似有吻合。

据了解,铜仁锦江,是铜仁市非常重要的河流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发现高脚杯、釜等陶器残件,还发现了岩董遗址;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又发现了寨坝、龙井等近20处早期遗址,并初步判定这些遗址以商周时期为主,个别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晚可到汉代。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黄黔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