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场实验、听一堂讲座、巡一条河流……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水周,贵州各地举行的系列节水护水系列活动缤纷多彩。
但实际上,贵州的节水护水行动不仅仅在水周。贵州年平均降雨量达毫米,水资源总量达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九位,但省内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92.5%,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形成了“有水难留”“丰水又缺水”的现状。
有水难留,节水优先。长期以来,贵州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
丰富宣传载体平台
最近一年,黔东南州黄平县枫香村的龙滩河水库沿岸出现了一群“小红衣”巡河护河身影。这支专门进行护河巡河的队伍,是清水江上首支村级民间河长队。
龙滩河水库系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沅江上游清水江三级支流加劳河的源头段,是当地供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加强上游村民节水护水意识,杜绝生活垃圾和农药废弃物,贵州“清青河”保护河湖志愿者、清水江省级河湖义务监督员杨再春依托自己创办的苗岭生态志愿团队,将志愿项目引入村里,动员当地村民组成护水队伍。
“全国最美河湖卫士”杨再春(左)和村民护水队员一起巡河清污。邹莎莎摄
护水队既是工作站,也是宣传站,杨再春说,除了日常巡河清污,队伍的重要作用是以实际行动,唤起全体村民的节水护水环保意识。黔东南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农村地区是节水护水宣传的薄弱环节,通过创新支持引导公益组织参与到农村河湖治理工作,实现了让农村节水宣传工作活了起来。
枫香村的节水宣传形式,是贵州加大节水护水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除了农村薄弱环节,贵州结合省情在学校关键环节和融媒体重点环节集中发力,不断丰富节水宣传载体。
贵阳甲秀小学举行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人民网龙章榆摄
在学校,贵州将节水德育宣传纳入国家宣传、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活动。南明河畔的贵阳甲秀小学依托水利部门开展的“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开设学校“爱水节”,将节水宣传融入科学教育、思想教育、课后实践等教学教育环节,在从小培养学生爱水护水节水意识的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给社会树立正确科学的资源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网上,贵州水利部门将节水宣传通过视频、图文等新媒体形式开展到线上,并联合主流权威媒体举行节水护水知识竞赛等网民互动活动,形成节水护水强大舆论合力。
在社会各领域,贵州开展“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服务行动,招募河湖志愿者人,积极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与宣传工作,营造出全社会关爱河湖的良好氛围。
积极推进节水行动
在节水行动中,贵州建立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推动的全民节水参与机制,引导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
高校人员密集,是用水大户,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州水职院)以留住水、利用的思路,通过屋顶+路面+生活区分区采集、生活+灌溉+园林景观循环利用等方式让校园水成为立体式的循环利用生态。贵州水职院副院长严易茂介绍,这套根据区域水质、处理成本等因素分类打造的立体化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让贵州水职院校日均自来水用水量比其他高校减少一半左右。
贵州水职院教师给学生讲解节水喷灌系统工作原理。贵州水职院供图
在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后勤车间,各种管道、阀门、机制映入眼帘。该公司公共系统服务部部长袁钰洋算了一账:依托公司引进先进控温设备,锅炉燃烧的热蒸汽,通过安装密闭冷凝水回收设备处理变成水后,能再回收到锅炉;在制冷系统,通过安装台冷却塔,让制冷用水回收重复利用。目前冷凝水年回收量约吨,节约软水费用约7.2万元左右;节约热能约8.4亿千卡,折合天然气约立方米,折合费用约32.8万元左;17台冷却塔,自来水年重复使用量吨,重复使用率94.71%,“使公司实现了增产不增水。”
龙里高坪村探索村民自治、协商收费、阶梯定价、自收自管的管水节水模式。人民网龙章榆摄
农村地区在节水行动中也不甘落后。在龙里县高坪村,当地探索出一条村民自治、协商收费、阶梯定价、自收自管的管水、节水模式。老管水员陈光明对此感慨颇深,18年来,通过这种模式,村里节约用水爱护水蔚然成风,已从“贫水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水村”。……
“开源、增效,就是减排、降损。”贵州省水利厅节约用水处处长马荣宇表示,根据省水资源禀赋条件,以及所处发展阶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贵州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标准,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管理等措施加强用水管理,使地区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实现双控,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不断提升用水效率支撑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敢于向制度要节水
节水制度是节水工作开展根本,针对长期制度缺失的瓶颈,贵州不断在节约用水法规体系上进行完善,使节水法规体系与节水形势任务更加紧密结合,执行时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年9月1日,《贵州省节约用水条例》施行。《条例》要求贵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约用水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作为南方丰水地区,在充分结合贵州省区域水资源禀赋的省情和水情下,将“节水减排增效”作为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