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洞庭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通江湖泊之一。就面积而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周边水网密布,水草丰茂,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不仅如此,洞庭湖还拥有广阔的湿地面积,净水能力强,堪称“长江之肾”,我国年就在湖东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洞庭湖不仅纳入了湘江、沅江、资江、澧水四条河流,还通过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吞吐着外来活水,滞洪效益显著。据统计,洞庭湖多年平均最大入库流量为3.68万m/s,最大出库流量为2.74万m/s。经洞庭湖调蓄后,湖水由城陵矶注入长江,削峰率可达25.5%,是长江边上的“水袋子”。
“长江鱼库”富饶了50年,为何会陷入危机?
文献资料显示,洞庭湖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共有23科种鱼类,其中不乏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鱼,比如四大家鱼、鲤鱼、鲫鱼、刀鲚、鲌鱼等等。还曾有渔民在湖区发现过中华鲟这类古老的洄游性鱼类,以及鳡鱼这类罕见的凶猛肉食性鱼类。
得益于天然的资源优势,洞庭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为了全国出名的渔场,这里出产的四大家鱼个头大,肉味美,没有土腥味,深受各地市场欢迎。据湖南省水产部门统计:从~年,洞庭湖的渔获产量基本都在1万吨以上,前后富饶了50年。产量最高的一年是年,捕捞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8.2万吨,年产量回落到4.1万吨,年为4万吨。
现在看来,整个90年代堪称洞庭湖渔业的巅峰时期,平均每年产量高达3.97万吨。但李杰鑫、王德良等专家却认为:这一时期的高产并不是“良性”的,而是建立在酷渔滥捕的基础之上,其代价则是亲鱼群体数量变少、繁殖量下降、资源加剧衰退。
就渔业资源来看,洞庭湖确实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鱼库”,然而却并没有被利用好,过度捕捞是最大的威胁之一。传统渔民的资源养护意识并不强,过分索取而缺少付出,渔获量是唯一追求目标。在柴油补贴的助力之下,渔民纷纷加大捕捞投入,展开恶性竞争,洞庭湖的渔业危机也开始显露苗头。
从历史捕捞数据可知,60~70年代的四大家鱼基本上都是2~4龄鱼,不乏15公斤以上的大鱼,大规格鲤鱼则在10公斤左右。但到了90年代,最常见的四大家鱼已经变成了1~2龄鱼,个头也大幅下降。
在年,沅江万子湖乡机动拖网渔船所捕捞的渔获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大部分渔获物变成了未成年的幼鱼,其中鲤鱼的平均尾重仅有0.15公斤,青鱼和鲢鱼的均重只有0.23公斤。这样的“渔获惨状”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本世纪初,四大家鱼在渔获中的占比由原来的21%下降到了8%以下,小鱼、幼鱼的比例不断上升,这正是过度捕捞的典型标志。
洞庭湖的隐忧
值得庆幸的是,年1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洞庭湖的重点水域全面实施禁渔、退捕,包括四大家鱼在内的湖区“老住户”又重新得到了繁衍生息的机会。
现如今,过度捕捞已经不再是洞庭湖的困扰,但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近10年以来,洞庭湖周边的水质污染逐渐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