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昔日渔民转型长江守护者 [复制链接]

1#

《中国日报》2月3日第5版截图

在湖南沅江市万子湖乡嘉禾村,58岁的皮培奇从十几岁起就在洞庭湖里捕鱼。自一年前实施禁渔令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皮培奇家有两艘船,那时的渔民大多如此,一艘用来住宿,一艘用来打鱼。“住家船”就是在船上盖间屋子,每日吃住生活都在船上。船里有一股腥味,小孩不愿意住,长大了也不愿意干这行,凡是能选择其他工作的,都离开了。皮培奇无奈地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年末,当地政府对洞庭湖实施十年禁渔前,皮培奇离开船屋,与儿子一起住在沅江市夹河村。当地河道湖泊管理站为他介绍了一份工作,每月可赚余元。

“过去这片湖面,呈现的都是捕鱼的画面,湖里全是垃圾,渔民也不重视环境保护。现在再看这片湖,依旧熟悉,只是现在我更能感受到这片湖的生机勃勃。”站在曾经的船只停靠点,过去的渔民皮培奇收获了不一样的感受。

退捕上岸后,他每天早上在曾经捕鱼的路线上,从事打捞河道漂浮垃圾的工作。“曾经我们几代人都住在船上,现在我的工作是在以前捕鱼的水域巡逻和收集垃圾。自实施禁渔令以来,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皮培奇说。

“上岸后,没有了腥味,没有了摇晃,和孩子每天生活在一起,幸福了许多。”皮培奇很满足当下的生活状态,不仅有了稳定收入,和家人之间更亲近了,心里也更轻松了。

而在同省的常德市汉寿县,渔民刘克欢也早早地就开始了新工作。年7月退渔后,刘克欢等湖上多名渔民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主动拆除湖中非法围栏、围网,规范捕鱼秩序,逐步恢复退化湿地。

刘克欢说,“人不能吃掉子孙后代的饭,眼看洞庭湖生态越来越好,我和那些从小一起打鱼的老伙计,心里高兴!”

年,在保护区指导下,西洞庭湖湿地环保协会成立,刘克欢当选会长。他自费买了一条船、一辆皮卡,带领志愿者打捞湖面垃圾、制止非法捕捞、劝阻偷猎鸟类行为。在刘克欢的带动下,已有多人加入了西洞庭湖环保志愿者分队,其中七成是退捕渔民。

刘克欢说,由于近几十年的过度捕捞、疏浚和污染,洞庭湖中的鱼类数量急剧下降,一些渔民甚至开始用超大网和电气捕鱼。而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非法捕鱼和化工厂非法排污等。

“大家再仔细找找,把残留渔网、塑料袋清理干净,确保越冬候鸟安全。”过去的五年里,刘克欢带领志愿者们清理杂物,为冬季迁徙的天鹅、黑鹳、白鹤、白琵鹭、斑背潜鸭等珍稀候鸟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刘克欢说:“洞庭湖是我们渔民的家园。退渔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

退捕渔民签署退捕协议后,将渔船移交给拆解人员进行销毁

自年1月1日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之一,是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的区域,流经九个省和两个直辖市,流域面积覆盖我国面积的近20%,水流量约占全国的35%,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区。

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占全国人口和经济产出的40%以上,开发和保护矛盾日益突出,产生了一系列威胁流域生态安全的问题。为此,中国高度重视长江6公里沿线的环境保护及其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称,受禁令影响的有,名渔民。这些渔民退捕上岸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他们找工作。年年底前,中央财政拨款92亿元,地方财政拨款亿元,均用于扶持受影响的渔民。截至12月11日,218名退捕渔民参加了社会福利项目,165人找到了新工作。(记者:李映雪冯志伟)

原文见2月3日《中国日报》第5版

英文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